荆州博物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 三中全会精神
荆州博物馆开元观 导览词
时间:2022-11-29点击:427368

一、

开元观位于荆州古城西门内,主体建筑由山门、雷祖殿、三清殿、祖师殿构成,是一组自成体系、保存较完整的道教建筑。开元观坐北朝南,“一门三殿”沿中轴线依次排列,占地约5000平方米。

开元观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(713741年之间),南宋绍兴五年(1135年)迁移至现址重建,后经历代修葺,主体建筑和格局较完整地保存下来。现存建筑主要为明、清两朝重建。

2006年,开元观与玄妙观、太晖观(合称“荆州三观”)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开元观是荆州道教文化兴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,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与建筑工艺价值,是珍贵的文化遗产。

2017年,经国家文物局批准,荆州博物馆配合开元观环境整治项目,对开元观中轴线甬道及其附属建筑进行考古发掘,揭示出了开元观内中轴线甬道、两侧墙基及相关历史遗迹,出土了少量文物。

本展览介绍开元观的历史沿革与建筑布局,展出开元观建筑构件、考古发掘出土文物、馆藏道教文物,以期让观众对开元观的历史文化以及荆州道教的发展有一定了解。


二、历史沿革

唐代尊道教为国教,道教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。唐玄宗李隆基尤重道教,奉行“两教并存,道先佛后”的宗教政策,诏令各地兴建开元观、开元寺。据《唐会要》记载:“(开元)二十六年六月一日,敕每州各以郭下定形胜观寺,改以‘开元’为额。”一时之间,在全国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开元观(寺)。全国现存开元寺较多,但开元观仅存荆州一处。

荆州开元观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(713-741年),与唐玄宗崇道有直接关系。据《江陵县志·古迹》记载,开元二十九年(741年),唐玄宗夜梦巨人,梦中巨人对唐玄宗说:“吾欲出,建道场。”不久,荆州奏报,在荆州城内从地底涌出一座铁铸的天尊像,唐玄宗以为是梦中巨人现身,于是下诏在荆州建开元观供奉铁铸天尊像。依此而论,开元观建观历史已有1200多年。

开元观原建于荆州城内牙城(卫护节度使住宅的内城)以西,南宋绍兴五年(1135年),迁至西门内现址。南宋时,荆州开元观内供奉南极注生像。据南宋张孝祥《跋道德经碑》记载:“荆州开元观直牙城西五百步有南极注生铁像。”

观内立唐玄宗注《道德经》碑,至南宋时尚存残碑。南宋诗人查藻有诗云:“断碑最爱开元时,上有模糊五千字。”

开元观经历代修葺,主体建筑和格局较完整地保存下来。现存建筑主要为明、清两朝重建。现存祖师殿为明代重建。据祖师殿上檐构件题记记载,重建时间为“大明万历戊戍岁拾贰月吉旦”,捐资人有“□藩远安奉国”“辽藩□□□”等人,可知该殿重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,捐资建殿者为明代辽藩远安王贵燮之孙奉国将军恩铋等人。现存雷祖殿为清代重建。据雷祖殿上方枋子上题记记载,重建时间为“时大清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已卯孟夏月吉旦”,可知该殿重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(1819),领修者有熊学亮等17 人。


三、建筑布局

开元观现有山门、雷祖殿、三清殿、天门、耳房、祖师殿等建筑,空间布局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排列。出于修道成仙的需要,道观多建于崇山峻岭之中,而开元观建于平原之上,故采用主体建筑逐级升高的方法来模拟仙山,山门、雷祖殿平地而建,三清殿建于高于地面1米的台基之上,天门、耳房、祖师殿则建在高4米的砖砌台基之上。由南向北,逐次提升,有渐入仙山之妙。

山门是道观的外门。道观多建于山林之中,故有“山门”之名。开元观虽建于平原地带,仍依山林道观规制,建有山门。开元观山门坐北朝南,主体结构为前后四柱单门单檐牌楼式建筑,为开元观现存建筑群之首。

雷祖殿是供奉道教尊神雷祖的神殿。雷祖的全称为“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”,是雷部的最高天神,掌管复杂的雷神系统。开元观雷祖殿坐北朝南,位于山门之北、三清殿之南,面阔三间,进深三间。据雷祖殿上方枋子上“时大清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己卯孟夏月吉旦重建”题记可知,该殿重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(1819年),领修者有熊学亮等17人。

三清殿是供奉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--元始天尊、灵宝天尊、道德天尊的神殿,因三位尊神分别居住在玉清境、上清境、太清境,故名“三清”。开元观三清殿位于建筑空间布局的中心位置,建于高出地面约1米的台基上,是开元观“三殿”中最重要的建筑,建筑体量高大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。

祖师殿是供奉真武大帝的神殿。开元观祖师殿建在高4米的砖砌台基之上,坐北朝南,居高台正中偏北,是整个开元观古建筑群空间序列的高潮。祖师殿为重檐歇山顶,面阔进深均为三间,平面呈正方形。四周有围廊,飞檐皆雕有龙头。

明朝时期,由于皇室的扶持与保护,武当道教得以兴盛。荆州的明藩王室普遍信奉真武大帝,并把真武大帝视为“护国家神”加以推崇,对荆州道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
开元观现存祖师殿为明代重建。据祖师殿上檐构件题记记载,重建时间为“大明万历戊戍岁拾贰月吉旦”,即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,捐资人有“□藩远安奉国”、“辽藩□□□”等人,即明代辽藩远安王贵燮之孙奉国将军恩铋等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