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州博物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 三中全会精神
荆州城墙简介
时间:2022-12-04点击:401770

据史料记载,荆州城墙旧城为三国时期关羽所筑土城,后梁守将高季兴始建砖墙;南宋时期,荆州安抚史赵雄修复战乱倒塌城墙,周长21里;元世祖忽必烈诏令平毁城墙(近期考古发掘证实,实为部分拆毁,五代-北宋-南宋城墙遗迹叠压与明清城墙以下),明洪武六年(1373年)在宋代基址上修复;崇祯时张献忠部占领荆州,将城墙部分拆毁,清顺治三年(1646年)修补完整;乾隆五十三年(1789年)万城堤溃口,西、北城墙被洪水冲垮数段,同年修复。

现存城墙为明清时期建筑,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。城墙周长11.28公里,有6座古城门,均设瓮城,建城楼、箭楼。城墙上建碟垛4700多个,敌楼3座,马面(炮台)20座,藏兵洞5座。城内东西长约3.75公里,南北宽约1.2公里,面积约4.5平方公里。

荆州城墙是冷兵器时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,防御体系完备,易守难攻,且保存完整,具有重要的历史、艺术和科学价值。同时,对地处水网地带的荆州城具有较好防洪功能。

保护范围:城内从城墙坡脚向内扩50米,城外从护城河外岸向外扩50米。

建设控制地带:城内保护范围以外的全部区域;城外,北至北环路、南至凤凰路学苑路、西至西环路、东至东环路外200米。

寅宾门

寅宾门位于东城墙中段,俗称老东门。《尚书·尧典》有“寅宾出日”之语,为敬迎宾客之义。主城台坐西朝东,箭楼城台坐西北朝东南,瓮城略呈方形。城台两侧设台阶和马道,马道上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字砖。内城门券拱上方镶嵌楷书“寅宾门”石匾额。城楼名宾阳楼,二战时期毁于战火,现为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。重建的宾阳楼为大木构架,面阔三间,进深三间,重檐歇山顶,覆筒瓦,设外廊。

公安门

公安门位于东城墙南段,原称小东门,清代更名为公安门。设主城台和箭楼城台两道城门,两城台之间筑墙合围,形成瓮城,平面略呈半圆形。城台拱门内侧设闸槽、开天窗,箭楼城台基础用大青石砌筑,从护城河岸直砌而上。城门外为古码头,经过内河通往长江,故称其为水门,是荆州城唯一水门。城楼原名望江楼,后更名为楚望楼,毁于日军侵略战火,现仅存遗址。


南纪门

南纪门位于南城墙中段,俗称老南门。设主城台和箭楼城台两道城门,两城台之间筑墙合围,形成瓮城。与其他城台相比,南纪门城台体量较大,且主城台和箭楼城台坐北朝南平行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。瓮城两侧呈对称式各开卷拱侧门,两条通道呈十字形相交,并用大青石墁铺。城楼名曲江楼,史载唐开元年间(731-741年),宰相张九龄被贬荆州长史,常登该楼赋诗吟咏,因张九龄是唐韵州曲江人,后人将城楼命名为曲江楼,以示纪念。曲江楼毁于日军侵略战火,现仅存台基遗址。

安澜门

安澜门位于西城墙中段,俗称西门,原称龙山门。清乾隆五十三年(1789年),西城墙被洪水冲垮数段,修复后改称安澜门,安定水患,天下太平”之意。安澜门由主城台和箭楼城台组成,城台之间砌筑砖墙合围,形成瓮城,平面略呈方形。主城台两侧设人行台阶和马道,内城门券拱上方镶嵌楷书“安澜门”石匾额。城台上原有城楼,名九阳楼,毁于日军侵略战火,解放初期修建三开间重檐硬山顶城楼,因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成为危楼,1983年拆除,仅保留城楼台基平面柱网格局。

拱极门

拱极门位于北城墙西段,俗称大北门,宋称柳门,明称拱辰门,清乾隆时更名为拱极门。拱极门坐南朝北,外设箭楼城台和瓮城,城台两侧设台阶和马道。城楼名朝宗楼,取江汉朝宗之意。清道光十八年(1838年)重建,大木构架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,重檐歇山顶,一层设外廊,二层设井口栏杆。朝宗楼古朴端庄,气势雄伟,是荆州城墙上现存唯一的清代古城楼。

远安门

远安门位于北城墙东段,俗称小北门,旧称维城门,清代改称远安门,寓北方安定之意。远安门由主城台和箭楼城台组成,城台之间筑墙合围,形成瓮城,平面呈长方形。主城台两侧设人行台阶和马道,内城门券拱上方镶嵌楷书“远安门”石匾额,上款书“清乾隆己酉年八月”,下款书“荆州府南事张方理立”。城台上原有城楼,名“景龙楼”,毁于日军侵略战火。

2000年,远安门城台修缮过程中,发现城台西侧石灰糯米浆干打垒夯筑的城墙。为加强保护与展示,修建荆州城墙博物馆,20015月对外开放。


(撰稿:李正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