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漆神韵》.jpg

【丹漆神韵——楚秦汉漆器精品展】

展期:基本陈列,长期

展地:荆州博物馆珍品馆《丹漆神韵》展区

展品:170件/套

展陈:


丹漆神韵——楚秦汉漆器精品展(秦汉家居生活场景).jpg

序  言

中国漆器在新石器时代萌芽,夏商墨漆朱绘, 西周蔚然成风,东周达到顶峰,秦汉空前繁荣,实可谓光辉灿烂,源远流长。

荆州是楚国强盛时期都城所在地,又是秦汉时期南郡治所。楚都纪南城周边埋藏着成千上万座楚墓,南郡郢城附近也分布着不计其数的秦汉墓葬。

二十世纪中叶以来,荆州发掘了近万座楚秦汉墓葬,出土了逾万件饱水漆器,荆州博物馆也因此成为馆藏楚秦汉饱水漆器最多的博物馆之一。这些漆器保存完好,种类众多,工艺精湛,造型独特,色泽鲜艳,装饰华美,是中国古代漆器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。

本展览精选经过科学脱水保护的荆州出土楚秦汉漆器文物珍品,希望大家在欣赏这些精美文物的同时,感悟楚秦汉漆器艺术的精彩魅力。


第一单元 物华天宝
第二单元 楚楚动人
第三单元 秦汉风采
第四单元 博慧天工

漆是漆树汁液中的天然树脂,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宝物。中国第一部汉字字典《说文解字》定义:“桼,木汁,可以髹物。从木象形,桼如水滴而下也。”

勤劳智慧的华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漆可以髹饰器物,既使器物坚固,又可绘制纹饰,使之成为既实用又华美的漆器。

据文献记载,中国西周时期已种植漆树,到东周时期形成了规模种植、割储滤晒、固质纹器等完整的漆器手工业,历经数千年,经久不衰,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元素之一。



第一部分 天赐嘉木

漆树属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漆树科,为高大落叶乔木,枝杆粗壮,奇数羽状互生椭圆形复叶。初夏开淡黄绿色小花,秋天树叶变红。核果扁肾形,淡黄色,光滑。漆树广泛分布于中国的长江、珠江、黄河流域等地区。



第二部分 割储滤晒

割漆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传统技艺。割漆时,先用质地坚硬的工具割开树皮,切出斜形或月牙形割口,漆树的汁液沿割口流出;再将漆叶卷折形成窝斗形,插在割口下,让汁液流入其中,逐渐收集,装桶储存。从漆树割采的原生汁液,还要经过搅拌、过滤、晾晒等工序,去除水分和杂质,才成为可用于髹物的生漆。


第三部分 固质纹器

生漆髹于物体表面能自然干燥,结成硬膜,即漆膜。漆膜的致密性和稳定性极好,可防潮防腐,且具有光滑鲜亮美观的特征。《说文解字》中“髹”、“㯡”等,都是指用漆汁涂刷器物的工艺,髹漆的目的是为坚固器物质地,使其不易朽蚀,而且可以绘制纹饰,更加美观,即“坚牢于质,光彩于文。”

image.png




漆是漆树汁液中的天然树脂,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宝物。中国第一部汉字字典《说文解字》定义:“桼,木汁,可以髹物。从木象形,桼如水滴而下也。”

勤劳智慧的华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漆可以髹饰器物,既使器物坚固,又可绘制纹饰,使之成为既实用又华美的漆器。

据文献记载,中国西周时期已种植漆树,到东周时期形成了规模种植、割储滤晒、固质纹器等完整的漆器手工业,历经数千年,经久不衰,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元素之一。



第一部分 天赐嘉木

漆树属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漆树科,为高大落叶乔木,枝杆粗壮,奇数羽状互生椭圆形复叶。初夏开淡黄绿色小花,秋天树叶变红。核果扁肾形,淡黄色,光滑。漆树广泛分布于中国的长江、珠江、黄河流域等地区。



第二部分 割储滤晒

割漆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传统技艺。割漆时,先用质地坚硬的工具割开树皮,切出斜形或月牙形割口,漆树的汁液沿割口流出;再将漆叶卷折形成窝斗形,插在割口下,让汁液流入其中,逐渐收集,装桶储存。从漆树割采的原生汁液,还要经过搅拌、过滤、晾晒等工序,去除水分和杂质,才成为可用于髹物的生漆。


第三部分 固质纹器

生漆髹于物体表面能自然干燥,结成硬膜,即漆膜。漆膜的致密性和稳定性极好,可防潮防腐,且具有光滑鲜亮美观的特征。《说文解字》中“髹”、“㯡”等,都是指用漆汁涂刷器物的工艺,髹漆的目的是为坚固器物质地,使其不易朽蚀,而且可以绘制纹饰,更加美观,即“坚牢于质,光彩于文。”

image.png


东周时期,漆器手工业迅速发展,漆器类别、胎质、造型、制作、纹饰、色彩、工艺、意境等都达到历史高峰,尤以楚国漆器手工业最为发达。江汉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,使大量精美、瑰丽、卓越的楚漆器得以完好保存。

考古发掘出土的楚漆器文物已达上万件、百余种。按用途可分为祭葬器具、生活用器、乐舞器、车马器、兵器、杂器等。祭葬器具形神独特、寓意深邃;生活用器轻巧实用、纹饰精美;乐舞器庄重美观、礼乐兼备;车马兵器及生产工具则坚韧耐用、刚柔相济。



第一部分 敬天崇祖

楚人秉承“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”的创业精神,敬天崇祖融入楚人血脉,信鬼重祀体现楚人信仰。楚国祭葬类漆器如羽人、木俑、辟邪、镇墓兽、虎座飞鸟等,造型奇特,巧夺天工,体现了楚人既敬畏天地神灵、与自然和谐,又崇信祖先之灵、与心灵感应,工艺、美术、思想、信仰完美结合,最具楚文化特色。



第二部分 角觞饮食

生活用器在楚国漆器中占大多数,种类主要有饮食器、酒器、挹取器、承盛器具、家俱等,轻巧实用,纹饰精美。耳杯(《楚辞》中称“羽觞”)的龙凤纹样精美至极;凤鸟践蛇莲花盖豆巧夺天工;浮雕蟠蛇纹卮轻盈精巧;夹纻胎漆盘弥足珍贵;几、案等家俱设计巧妙、收展自如;座屏精雕细作、栩栩如生;几何纹漆竹扇保存完好、工艺精湛。


第三部分 娱人悦神

乐以教化国人,也可愉悦神灵。楚是能歌善舞的国度,既有曲高和寡的“阳春白雪”,也有众人相和的“下里巴人”,“高山流水觅知音”成为千古美谈。楚国“八音”(金、石、土、革、丝、竹、匏、木)多与漆器相关。荆州天星观楚墓出土的虎座凤架悬鼓、瑟、笙等,是“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”、“八音和谐”等礼乐制度的生动体现。



第四部分 刚柔相济

坚实木质或加以积竹缠藤,多层髹漆,施以彩绘,愈加牢固耐用且柔韧有弹性,大件可制成车、伞、盾、甲等车马兵器;小件配以铜或铁质铍、殳、戈、矛、戟、斧、锛、锸等,则成为刚劲锋锐、攻防兼备、坚固耐用的精兵利器及生产工具。金漆结合,刚柔相济,助力楚国“地方五千里,带甲百万,车千乘,骑万匹,粟支十年”,成就霸业。

image.pngimage.png

image.pngimage.png

木彩绘蟾座凤鸟羽人。由羽人、凤鸟、蟾蜍状器座构成,造型独特,寓意深刻,是构思奇特、想象丰富的艺术珍品。《山海经》称“羽人”。

image.png

漆木彩绘猪形酒具盒。内盛耳杯,由盖、身组成,两端各浮雕猪首、足,造型独特,憨态可掬。《山海经》称“并封”。

image.png

漆木彩绘凤鸟莲花盖豆。由浮雕龙纹盖、莲花豆盘、凤鸟、蛇分件雕刻组合而成,造型独特,纹饰精美,巧夺天工。

image.png

漆木彩绘虎座凤鸟悬鼓礼器,大型悬乐器,常与编钟、编磬等组合成“金石之声”,仅出土于楚国贵族墓葬。由立凤、卧虎、悬鼓、长方形器座组成,造型别致优美。




秦扫六合,一统天下,漆器制造以咸阳为中心,器类较少,形制简洁,注重实用。汉兴,无为而治,休养生息,漆器手工业有了极大发展,工官漆器流行,蜀郡、广汉郡成为漆器制作中心。

秦汉漆器数量虽多,种类却较少,祭葬类与楚国迥异,多为明器,如人俑、牛、马、车、船、床、霎等;礼乐器类仅见木瑟;耳杯、盘、盂、壶、盒、勺、匕、樽、卮、奁、梳、篦、枕、六博盘等生活娱乐用器占绝大多数。器型商品化,纹饰模式化,变幻精细,多以云凤纹为地,罕见楚漆器之粗犷写实;扣器普遍,针刻纹饰独具特色。


第一部分 羽觞徐徐

清风拂,羽觞徐。耳杯在秦汉漆器中最为常见,保存完好者多为10件(或4件)为1捆,或者盛于酒具盒中。耳为月牙形,不见楚国矩状方耳形。纹饰简洁,耳、口一般饰波折纹、点纹、几何纹,内底多饰鱼、凤纹或变形凤鸟纹,另有花、蕾、瓣、枝叶、柿蒂、树、蔓草等植物纹,不见楚国龙、凤纹。外底多有“工官”刻划、烙印、针刻文字或符号。


第二部分 箪食壶浆

盘荐馐,壶满浆。盘、壶、盂、盒、勺、匕、樽、卮等饮食器具是秦汉漆器的主要种类,比楚国饮食类漆器数量多、类别丰,器型规整,挖、旋、卷、扣等制作工艺发达。纹饰区别有序,舒朗而不失精致,繁密而不失灵动,彩绘斑斓,丰富多姿,彰显国家一统、休养生息之气象。一般在口沿及外底多有“工官”刻划、针刻文字或符号。



第三部分 屏居佳器

居家美,博戏乐。妆奁器具在秦汉漆器中常见。奁盛镜、梳、篦、刷、盒及脂粉等,器形有圆形、椭圆形、矩形、方形、长方形等,结构有单层、多层、多格之分,收纳物多,实用性强,器表多饰分层几何纹、变形凤鸟纹、云气纹或针刻神兽、凤鸟、草叶纹等,线条流畅,繁复精巧。秦汉时期的博戏、弹琴乐舞等娱乐生活丰富,枕、几多雕饰虎、豹状,六博棋盘意趣良多。



第四部分 魂兮归来

事如生,魂归来。秦汉时期,丧葬礼制发展完善,丧葬类漆木器主要有人俑、牛、马、车、船、床、翣等明器。人俑形象及身份明确,雕琢精细,比例适当,刻划形态,彩绘五官,饰以头发及服饰,告地书、遣册等说明其数量、官职、爵位、名字等,可互相对应,是“事死如生”、“魂兮归来”思想观念的反映。

image.pngimage.pngimage.png

image.png

鹤纹匜。薄木胎,近方口,长流,斜折弧腹,平底。内底髹红漆,余髹黑漆,彩绘变形凤鸟纹、卷云纹及3只线条简洁、韵味悠长的鹤。外底有“成市□”、“□市草”等“工官”性质的烙印文字。属盥洗器,行“沃盥之礼”时,用匜盛水浇洗,用盘接水,两种器物配套使用。


image.png

六博棋盘。六博是博戏的一种典型形式,出现于春秋战国,盛行于秦汉,东汉以后衰落。《楚辞·招魂》记载六博形制和赛法:“蓖蔽象棋,有六簿些;分曹并进,遒相迫些;成枭而牟,呼五白些。”

六博由棋子、博箸、博局(棋盘)组成。两方行棋,每方六子(包括枭一枚、散五枚),赛时“投六箸行六棋”。是象征战斗的一种游戏,现代象棋、国际象棋、将棋等有兵种的棋戏,均由六博棋演变而来。


有机质文物(主要包括竹木漆器、简牍、藤草编织文物、丝织品、皮革等)从密闭稳定环境出土后,会在较短时间内氧化变色、干裂损坏等,加之自身结构脆弱、糟朽、病害等因素,文物保护难度很大。

作为“出土木器漆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”研究单位,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,为有机质文物的保护、展示、传承等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。通过现场提取、科学保护、匠心修复等,让极其珍贵却含有病害的漆器文物得到妥善、稳定、长久的保护,凝结着人民勤劳与智慧的文物瑰宝得以展现华美的光彩与魅力。



第一部分 现场提取

考古发掘现场木漆器文物的应急保护和安全提取、运输是文物保护的关键环节之一。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研究出有效提取方法:大型及结构复杂竹木漆器类文物提取,采用托板、卷曲、扶强等提取方法;糟朽竹简、竹席、竹藤草编等文物提取,采用乙二醛、乙基纤维素等溶液加固后提取;淤泥墓葬文物提取,用以椰子油、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材料的提取助剂,分离包裹文物的淤泥,结合适当的方法安全提取。



第二部分 科学保护

对出土饱水漆木器类文物采用乙二醛填充脱水法保护始于1973年,但环境相对湿度较大时,会出现乙二醛析出现象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研究了新型乙二醛复合脱水法:采用乙二醛溶液加速渗透方案,使原有的渗透速度提高了近30%;通过乙二醛复合脱水法引发交联材料筛选,使其不收缩变形;通过对漆膜的影响分析,建立了乙二醛复合脱水法对漆膜影响的安全评价指标。




第三部分 匠心修复

楚秦汉漆器修复是科技保护工作最后的关键环节,其技艺工序流程可以概括为“一矫、二补、三髹、四绘”:一矫,即矫形,将已变形的漆器按器物原形矫正;二补,即补胎,对器物胎体残缺损坏部分进行合理的修补;三髹,即髹漆,对器物脱漆部分和胎补部分进行髹漆;四绘,即彩绘,有描绘、描金、戗金等多

种方法。

image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