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21日,“2023年度湖北考古工作汇报会”在荆州市绿地铂骊酒店圆满落幕。
闭幕式由荆州博物馆党委书记郑雷主持,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作学术总结,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王立静出席,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陈飞致闭幕辞。
会议期间,考古工作代表汇报了30个项目,内容详实,精彩纷呈。(1)史前考古项目5项:十堰学堂梁子遗址、当阳九里岗遗址、荆门屈家岭遗址、襄阳凤凰咀史前城址、湖北沙洋县城河遗址;(2)夏商考古项目4项: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北坡、武汉新洲曾家墩遗址、赤壁大湖咀遗址、京山苏家垄遗址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、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李新伟对此两组考古项目作出点评;(3)两周考古项目12项:楚纪南故城、荆州秦家咀M1093出土战国楚简、宜城东城家巷遗址及襄阳东津前岗墓地、荆州市余家瓦屋墓地、荆州罗家垸墓地、郢城遗址等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作出点评;(4)秦汉宋明及其他时期考古项目9项: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有机遗存的生物考古学综合研究、襄阳王寨墓地、恩施柳州城遗址、田野考古视角下明楚愍王墓保护展示探析等。武汉大学副教授贺世伟作出点评。
荆州博物馆4个考古项目在本次大会上作汇报交流。荣获2023年度“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”的《荆州秦家咀M1093出土战国楚简》由荆州博物馆副馆长杨开勇汇报,该墓出土战国楚简揭取编号3910枚,预计可缀合整简约1200-1500枚,字数约30000字,是目前所知单座墓葬中出土楚简数量最多、文字最多者,是近年来湖北乃至全国重要的楚简发现,初步整理研究可知内容涉及先秦“书”类、“语”类、诸子、数学、医药、畜牧、文学、日书等诸多领域,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、文化、思想等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,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、典籍整理、文物保护、展示利用等价值,突出的文献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加了文献对照校勘的新资料、丰富了古史记录的细节、提供了古史记载的新说、发现了迄今最早的乘法口诀实物《九九术》、考古发掘竹简首见朱色栏线《日书》,还为探讨随葬典籍类竹简的楚墓墓主身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,其墓主虽为庶人(或没落之士),出土楚简典籍却是目前所知数量最多、内容最丰富者。2023年12月21日,国家文物局公布“湖北荆州秦家咀M1093出土战国楚简”为“考古中国”重大新进展项目。2024年1月20日,“2023年度湖北考古工作汇报会”公布“荆州市秦家咀墓地”为2023年“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”。
荆州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刘建业汇报《郢城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》,在全面勘探的基础上,对城址布局和基本特征有了较清楚的认识。通过发掘城址西北角台基、东门及两侧城垣、秦汉时期木桥、涵洞、西汉房屋建筑等重要遗迹,使遗址年代问题逐步得到解决。考古出土大量瓦当、筒瓦、板瓦等建筑材料,生活用器及半两钱、五铢钱、大泉五十等货币。这些考古发现表明:城内主要文化堆积的年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;木构桥梁构架结构、木作拼合技术等均体现楚先民城市建设智慧和人水和谐理念;数处桥梁及木构建筑是国内外罕见的桥梁遗存,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为珍贵的;郢城桥梁遗存的发现,对中国桥梁史、建筑史以及水利史研究,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。
荆州博物馆考古部陈程汇报《荆州市余家瓦屋墓地考古发掘与收获》,发掘遗迹单位92个,重点发掘墓葬85座,其中保存较好者以东周墓、宋代墓居多,发掘的墓葬时代跨度较大,包括东周墓21座、西汉墓3座、东汉墓2座、唐代墓1座、宋代墓17座、明代墓20座、清代墓25座。东周时期墓葬皆为竖穴土坑墓,出土陶器、铜器、漆木器、玉器等,器物组合较为完整,对判断其埋藏年代提供了依据;西汉墓3座,墓葬规模较小,随葬品以陶器为主;唐代、宋代墓葬18座,多为竖穴土坑墓,随葬品以瓷碗、釉陶罐、铜钱为主;明清墓分布较散,且打破早期墓葬,出土随葬品以瓷碗、陶罐、地券砖为主。余家瓦屋墓地位置特殊,紧邻太湖港北岸,西为荆襄河河道,结合以往的考古发现(如荆州嵠峨山楚墓、夏家台墓地等紧邻太湖港北岸),这一批楚墓属于荆州太湖港沿岸楚墓埋葬最为南部区域之一,为我们重新认识思考荆州楚墓分布区域提供考古依据,整个墓地考古发现与收获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。
荆州博物馆考古部罗廷汇报《荆州罗家垸墓地考古发掘与收获》,58座墓葬的形制多为竖穴土坑墓,少量为砖室墓,随葬器物多为生活用器物。南朝墓葬出土陶鸡明器,宋代墓葬出土瓷碗、陶罐,其他有铜镜、铜钱、锡件、水晶环、水晶珠、瓷盘等,明代墓葬出土地劵砖、八卦砖,其他有铜镜、铜簪、铜钱、陶罐、陶屋、铁斧、瓷碗等,清代墓葬出土地券砖、八卦砖、铜簪、陶篦、玉镯。综合分析:该墓地南朝墓葬遭严重破坏,宋代墓葬时代特征明显;明代墓葬分布密集,排列有序,据地券可判断墓葬年代为明代中期,性质多为家族墓地,地券砖行文相似、内容详尽,记载了墓主的姓名、籍贯、居住地、生卒、墓穴位置、墓地土地范围、知见人、代保人等具有较浓厚道教色彩的信息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荆州明代时期的丧葬文化及思想信仰等,为相关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。
2023年,湖北全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坚守初心使命,履职担当尽责,接续考古新发现,实践多学科融合,致力破解长江中游文明密码,揭示荆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。考古新发现硕果丰富,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欣欣向荣,考古装备和技术不断优化,考古人才培养颇具成效……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湖北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答卷。
2024年,湖北考古将致力于考古质量提升、管理规范、成果转化,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,不断推动考古工作高质量发展,以昂扬向上的风采、科学严谨的作风,持续发出湖北考古的最强音!荆州市将继续秉持“保护第一、加强管理、挖掘价值、有效利用、让文物活起来”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,加强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、利用工作,积极推进荆楚大遗址保护传承发展工程,同时也期待与各方加强交流与合作,共同书写考古文博事业发展的荆楚篇章,为建设“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的考古学”贡献荆州力量、湖北力量!
(撰稿:李明英 陈冬冬 彭巍 阮佳骏 杨开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