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楚国高等级贵族墓葬中常出土一种漆木雕座屏,其形体较小,又常以凤、鸟、鹿、蛇等珍禽异兽为雕绘主题,故常认为座屏是用于室内陈设的艺术品,近来随着对座屏的研究深入,发现座屏应该是用于置放瑟的器座。
在荆州博物馆珍品馆展厅展示有3件漆木座屏,出土于天星观1、2号楚墓(楚国封君邸阳君番勫夫妇的墓葬)。下面来介绍其中的一件(图一),这件漆木座屏包括屏座和雕屏两部分,屏座上置一雕屏,雕屏框内透雕二方连续的动物图案:凤鸟、蛇各八只。每只凤鸟嘴里各咬一条蛇尾,中间凤鸟的爪攫住蛇头,表现鸟蛇争斗的自然场景。全器通体髹黑漆为地,并用红、黄二色彩绘。屏座饰卷云纹,雕屏边框饰变形凤鸟纹。

图一 天星观2号墓出土漆木座屏(长51.2、宽11.2、高14.2厘米)
胡雅丽女士统计了34座出土漆瑟的墓葬,发现漆瑟与漆木座屏常相邻伴出,且一般位置邻近、数量相等,又结合座屏的长度基本等同于漆瑟的宽度、座屏高度多在10—15厘米左右、座屏的顶面与底面一般是素面的这三个特征,得出漆木座屏作为瑟座使用的结论。范常喜、李家浩两位先生也撰文支持此说。结合先秦两汉出土漆画所呈现的鼓瑟场景(图二、图三):瑟的头端放置在跪坐的演奏者的腿上,尾端斜放在席上或地上。又在墓葬发掘中也见到座屏叠压于瑟首下面的场景,座屏应该是放在瑟首之下作支撑,以便于演奏者弹奏和瑟体出音。

图二 天星观2号墓出土酒具盒上面的宴乐场景

图三 临沂金雀山西汉帛画中的鼓瑟场景(刘家骥、刘炳森:《金雀山西汉帛画临摹后感》,《文物》1977年第11期,第30页)
这件座屏出土于天星观2号墓的东南室(图四),该室曾被盗扰,仅出土5件漆木器,分别是瑟(M2:12)、座屏(M2:14)、跪俑(M2:13、M2:15)和奁(M2:11)。值得注意的是,与瑟同出一室的还有2件跪俑,也在荆州博物馆珍品馆展厅里,这两件跪俑可能属于乐俑。

图四 天星观2号墓东南室随葬器物分布图

图五 天星观2号墓出土瑟

图六 天星观2号墓出土跪俑
参考文献:
胡雅丽:《“桊”之名实考》,《2007中国简帛国际论坛论文集》,台湾大学中文学系,2011年,第259~276页。
范常喜:《楚墓出土瑟座用途與名稱重探》,《出土文献研究(第十五辑)》,中西书局,2016年,第56~72页。
李家浩:《关于楚墓遣策所记瑟的附属物“桊”及其有关问题》,《江汉考古》2021年第4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