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州博物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 三中全会精神
荆州王家嘴楚簡《孔子曰》概述
时间:2022-03-19点击:762638

    荆州王家嘴楚簡中,有一種的主題內容及文體與《論語》極爲相似,爲“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。”(《漢書·藝文志》)爲與今本《論語》相區別,且便於今後學界稱引,整理小組將其擬題爲《孔子曰》。

 

一、形製與內容

 

    《孔子曰》殘損較嚴重,室內揭取約1000个编号(不計小碎片),初步判断原爲330支左右,其中保存較完整的約110支。完整簡長46厘米、寬6厘米。簡文由至少4位書手抄寫,甚至存在同一枚簡上有迥然不同的兩种筆跡的情況。

    全文分爲多篇。部分簡背有篇題,均不見于今本《論語》。例如:“居川上之下”、“大(太)
(宰)……”、“)之樂之”、“(奚)之下”、“恥不(仁)之上”、“可智()也之下”。
 

    篇中分章,每章多以“孔子曰”起始。部分內容較長的章又分爲若干節。分章及分節均用“■”間隔。

    未發現全書總題。

    簡文中提到的歷史人物眾多。先賢有:
(舜)、㙑(禹)、
(稷)、白(伯)
 
    時人有:魯定公、魯哀公、季
(桓)子、季康子、大(太)
(宰)、武叔、顏皮、叔孫氏之使者、子家氏之子、師
(冕)、駟炎、公孫朝、詹因、楊(陽)蔿(貨)、齊競(景)公、衛霝(靈)公、史魚、巨(蘧)白(伯)玉、王孫賈、葉公子高。
 
    弟子有:子(路)、子(贛)、(宰)我、子
(夏)、子張、中(仲)弓、{求欠}(冉)又(有)、(顏)囦(淵)、{鹿又}(閔)子{衣干}(騫)、巫)馬(旗)、公西芋(華)、詹(澹)(台)羽、{勻备}(原)思、(顏)柳、公
(夏)守、公孙石。
 

二、簡文舉例

 

    簡文的部分章節見于今本《論語》,但不盡相同,舉例如下。

    例1:

    ……{尒系系}。■子(贛)曰:“昏(聞)此(斯)行【347】者(諸)?”=(孔子)曰:“昏(聞)而弗行,(焉)用昏(聞)?”子(路)曰:“昏(聞)此(斯)行者(諸)?”=(孔子)曰:(以下留白)【425】(以上留白)又(有)父兄才(在),女(如)之可(何)亓(其)昏(聞)此(斯)行之也!” ■公西芋(華)曰:“易(賜)【432】也昏(問)曰:‘昏(聞)此(斯)行者(諸)?’子曰:【515】‘昏(聞)而弗行,安(焉)甬(用)昏(聞)。’└(由)也曰:‘昏(聞)此(斯)行者(諸)?’子曰:‘又(有)父兄才(在),女(如)之可亓(其)昏(聞)此(斯)行【440】也!”赤也惑,青(請)昏(問)之?”=(孔子)曰:“惖(賜)也退,古(故)進之;䌛(由)也進,古(故)退之。” =(孔子)曰:“善者行惑後(喪)【438】

    這一大段對話見於今本《論語·先進》第20章:“子路問:‘聞斯行諸?’子曰:‘有父兄在,如之何其聞斯行之?’冉有問:‘聞斯行諸?’子曰:‘聞斯行之!’公西華曰:‘由也問:聞斯行諸?”子曰:有父兄在。”求也問:聞斯行諸?”子曰:聞斯行之!”赤也惑,敢問。’子曰:‘求也退,故進之;由也兼人,故退之。’”簡文中向孔子提問聞斯行諸”之人分別是子贛(端木賜)與子路,而今本卻是冉有(冉求)與子路。

    例2:

    ……=(孔子)曰:“君子惖此辱矣。”■子(路)爲季氏(宰),=(孔子)曰:“(由)也爲季氏(宰),亡(無)能改【738】於亓(其)悳(德),亓(其)布粟(倍)它(他)日矣。䌛(由)也,弗(吾)徒也已,=(小子)鳴鼓而攻之,可矣。”█=(孔子)曰:【771】

     此章可與今本《論語·先進》第17章對讀季氏富於周公,而求也之聚斂而附益之。子曰:非吾徒也。小子鳴鼓而攻之,可也。’”其行文更接近于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孟子曰:求也爲季氏宰,無能改於其德,而賦粟倍他日。孔子曰:“求,非我徒也,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。”’”簡文中孔子責備的對象是子路,而今本《論語》及《孟子》則作“求”(冉求)。

    例3:

    =(孔子)曰:“事父毋〈母〉幾柬(諫)。見志弗從,或(又)苟(敬)以毋韋(違),(勞)而亡(無)(怨)。”█=(孔子)曰:“君子{火夭口}【466】 之以苟(敬),內(入)之以安。父母才(在),不遠遊=(遊,遊)必又(有)方。”=(孔子)曰:“君{夭主}(考) (召)亡(無)諾, =(君子)不【465】以亓(其)所亡(無)孝。”=(孔子)曰:“父母之秊(年),不可不(知)也(壹)則以愳(懼),(壹)則以(喜)。” =(孔子)【464】曰:“君子{勾止}慮,不言不(信)。”=(孔子)曰:“君子之㦷(勇)也,(氣)於義。小(少)人之㦷(勇)也,【463】 果於死。”█=(孔子)曰:父才(在),(觀)亓(其)志;父(觀)亓(其)行也。”=(孔子)曰:三秊(年)亡(無)改於又〈父〉=(之所),【462】可胃(謂)孝也。=(孔子)曰:“道女(如)衰{竹网口}。” =(孔子)曰:“句(苟)非天道,人力與又能{辶?}與()?” =(孔子)曰:【461】

    以上數章多見於今本《論語》或有類似語句。《論語·里仁》第18章子曰:事父母幾諫。見志不從,又敬不違,勞而不怨。’《里仁》第19章:子曰:‘父母在,不遠遊。游必有方。’《里仁》第21章:子曰:‘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則以喜,一則以懼。’”《陽貨》第20章:“子路曰:君子尚勇乎?”子曰:君子義以爲上。君子有勇而無義爲亂,小人有勇而無義爲盜。《學而》第11章:子曰:‘父在,觀其志;父,觀其行;三年無改于父之道,可謂孝矣。’《里仁》第20章:子曰:‘三年無改于父之道,可謂孝矣。’

 

    少量章節不見於今本《論語》,而可與其他傳世古籍對讀,舉例如下。

    例4:

    ……(乎)?”█=(孔子)曰:“安(晏){帝土}(平)中(仲)祀【1072】於亓(其)先=(先人),豚肩不{穴隹}(揜)梪(豆),{臣攵}(賢)大夫也。而……【37】……也。(管)中(仲){周攵}(雕)……【297】……而綀紘,{臣攵}(賢)夫=(大夫)也。……【1047】難爲上也。=(君子)下毋(顛)下,(上)毋備上。”■……【34】

    此章參見今本《禮記·禮器》:“管仲鏤簋朱纮,山節藻棁,君子以爲濫矣。晏平仲祀其先人,豚肩不揜豆;澣衣濯冠以朝,君子以爲隘矣。”

    例5:

    句(後)昏(聞)=(君子)之言,(色)可里於人之忠。”■=(孔子)曰:“老者又(有)所䢜(歸),{爿臣}(壯)者【190】又(有)所{?言戈}(察)。{子少}(少)者又(有)所倀(長)。█【412】

    此章參見今本《《禮記·禮運》:“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。”

     例6:

    亓(其)生也,不飤(食)亓(其)死也。”■=(孔子)曰:“好(智)而不教(學),亓(其)【57】㡀(敝)也易;好……【1088】

    其生也不食其死也”之句,參見今本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君子之於禽獸也,見其生,不忍聞其死;聞其聲,不忍食其肉,是以君子遠庖廚也。”今本《大戴禮記·保傅》:“於禽獸,見其生不食其死,聞其聲不嘗其肉,故遠庖廚。”在海昏簡《論語·知道》中有:“后君問於巫馬子期曰:見其生,不食其死。謂君子耶?

   

    未直接與傳世文献對讀,而其人其事可考知的章節,舉例如下。

    例7:

    亓(其)(智)(知)(己)也。” 哀公(問)於=(孔子)曰:“文公與(桓)公䈞(孰)臤(賢)?” =(孔子)曰:“文公滅亓(其)同眚(姓)之邦,(桓)公【442】興亓(其)同眚(姓)之邦,亓(其)不女(如)(桓)公(乎)!” (以下空白)【441】

    這段對話未見于傳世文獻。今本《論語·憲問》第15章子曰:晉文公譎而不正,齊桓公正而不譎。’與簡文中揚桓抑文的態度相一致。《春秋》記載:“(魯僖公)二十有八年春,晉侯侵曹,晉侯伐衛。……三月丙午,晉侯入曹,執曹伯,畀宋人。……晉人執衛侯,歸之于京師。”曹、衛皆爲姬姓之國,所以孔子說“文公滅其同姓之邦”。齊桓公九合諸侯,與其同爲姜姓之國的許國多次參加會盟,並隨其征戰。《春秋》:“(魯僖公)四年,春,王正月,公會齊侯、宋公、陳侯、衛侯、鄭伯、許男、曹伯侵蔡。蔡潰。遂伐楚,次于陘。夏,許男新臣卒。……八月,公至自伐楚。葬許穆公。”《左傳》:“許穆公卒于師,葬之以侯,禮也。凡諸侯薨于朝會,加一等;死王事,加二等。於是有以衮斂。” 《春秋》:“(魯僖公)夏,公會齊侯、宋公、陳侯、衛侯、曹伯伐鄭,圍新城。秋,楚人圍許。諸侯遂救許。” 所以孔子說“其同姓之邦”。

     例8:

     [{?心}(宰)我昏(問)悳(德),=(孔子)曰:“大悳(德)毋逾棟,少(小)悳(德)出內(入)可也。”=(孔子)才(在),昏(聞){亘阝}(桓)、(僖)炇(災)。=(孔子)【765】(喜)(巫)(旗)曰:“子(新)去夫魯,人亓(其)惑子。”=(孔子)曰:“夫文、武猷(猶)又(有)毀,而(桓)(僖)女(如)毀【484】者也而不毀,夫天毀之也。”■=(孔子)去魯之(衛),魯人詹因(辭)曰:“魯(孔)(丘),古(故)魯邦【483】

    《春秋經·哀公三年》“五月辛卯桓宮、僖宮災。”《左傳·哀公三年》:“夏五月辛卯,司鐸火。火踰公宮,桓、僖災,……孔子在陳,聞火,曰:‘其桓、僖乎!’”文、武”並稱,一般指周文王、周武王。“桓、僖”,指魯桓公、魯僖公之廟。杜預注:“言桓、僖親盡而廟不毀,宜為天所災。”孔穎達疏:“禮,諸侯親廟四焉,高祖之父,即當毀其廟。計桓之於哀,八世祖也,僖,六世祖也,親盡而廟不毀,言其宜爲天所災也。所以不毀者,服虔云:‘季氏出桓公,又爲僖公所立,故不毀其廟。’其意或然。”巫馬旗是孔子弟子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巫馬施,字子旗。少孔子三十歲。”

    例9:

    (歟)?不(得),女(汝)死(乎)?”=(孔子)才(在)陳、(蔡),公(夏)(乘)䢜(歸/餽)(櫜)䋮(錦)。=(孔子)曰:“亡(無)食。”已䢜(歸/餽),曰:“守也(舊/久【843】不(得)(視)矣。青(請)(宿)。 =(孔子)曰:“亡(無)飤(食)也已。”█=(少〈公〉孫)石(問):“型(刑)幾?”。=(孔子)曰:“天下之型(刑)八,不孝【852】

     此章記孔子厄于陳、蔡之間事。公夏乘是孔子弟子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公夏首字乘。”《集解》:“鄭玄曰魯人。”《索隱》:“《家語》同也。”今本《孔子家語·七十二弟子解》:“公夏守,字子乘。” 公孫石也是孔子弟子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公孫龍字子石。少孔子五十三歲。” 這兩名弟子的事蹟在傳世文獻中均失載。

 

三、價值

   

    王家嘴楚簡《孔子曰》的出土,其重要價值在于對《論語》成書過程的再思考。《漢書·藝文志》稱:“《論語》者,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。當時弟子各有所記。夫子既卒,門人相與輯而論篹,故謂之《論語》。”西漢早中期的傳本有《齊論》《魯論》《古論》三家之別,經西漢張禹、東漢鄭玄先後兩次校訂後,形成今傳世本。從考古發現來看,又有定州漢墓竹簡《論語》1、海昏侯墓竹簡《論語》2、朝鮮平壤貞柏洞漢墓竹簡《論語》3三種。據研究,上述幾種簡本與今本《論語》相比較,文本之間大同小異,主要是在字形、虛詞、章句、篇目分合中存在差異。而王家嘴楚簡《孔子曰》則呈現出另一種前所未見的面貌。

   《論衡·正說》:“夫論語者,弟子共紀孔子之言行,敕記之時甚多,數十百篇,以八寸爲尺,紀之約省,懷持之便也。以其遺非經,傳文紀識恐忘,故但以八寸尺,不二尺四寸也。漢興失亡。至武帝發取孔子壁中古文,得二十一篇,齊、魯二,河間九篇,三十篇。至昭帝女讀二十一篇。宣帝下太常博士,時尚稱書難曉,名之曰傳;後更隸寫以傳誦。初,孔子孫孔安國以教魯人扶卿,官至荆州刺史,始曰論語。今時稱論語二十篇,又失齊、魯、河間九篇。本三十篇,分布亡失;或二十一篇。篇目或多或少,文讚或是或誤。說論語者,但知以剝解之問,以織微之難,不知存問本根篇數章目。溫故知新,可以爲師;今不知古,稱師如何?”

    王家嘴楚簡《孔子曰》應該就是“弟子共紀孔子之言行”、數十百篇”中的一部分。楚簡本與西漢各本《論語》有一定淵源關係,但其整體文本結構差異較大,不可遽視為同一書且“論語”一名至西漢時始出現,因此本整理小組不稱楚簡本爲《論語》,而另擬題爲《孔子曰》。

1 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漢墓竹簡整理小組:《定州漢墓竹簡——論語》,文物出版社,1997年。

2 朱鳳瀚、柯中華主編:《海昏簡牘初論》,北京大學出版社,2020年。第154~179頁,第九章《海昏竹簡〈論語〉初論》。

3 李成市、尹龍九、金慶浩:《平壤貞柏洞364號墓出土竹簡〈論語〉》,《出土文獻研究(第十輯)》,中華書局,2011年,第174~206頁。